GATTO 倒叉避震器與Mazda CX-5 2.2D AWD

背景介紹:

     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傻乎乎的宅宅。聽信了所謂的網路試車媒體的試駕心得,再配合自己淺薄的駕駛經驗。到處試駕了新車售價大約在100~130萬中間的中型休旅車。也就是目前最為主流的SUV尺寸。

     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與嫌惡後。坐進了Mazda  CX-5 2.2D AWD,首先在後座上短短的五分鐘,加上在駕駛座上的短暫的相處,就被那所謂“歐洲車”感覺的懸吊給深深吸引。那種好像很扎實,但是又帶點精緻Q彈柔順的屁股體驗。讓所有在車上的乘客都心花怒放~然後就立馬把 CX-5 給帶回家了...

     又經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後,那個坐在駕駛座的那個宅宅,開始喜歡亂開車,常常都在山路上亂亂跑,還伴隨著四輪滑往往彎外的高潮尖叫聲...內心相當澎湃,久久不能自己。那時候的宅宅,覺得這台車的懸吊真是好透了!又舒適又不會再彎中突然軟腳。根本就是人家說的:操控與舒適兼備啊!(咦?我買到神車了?)

      就這樣自我滿足了好長的一段時間以後,就在一次家庭聚會上。因為需要載著長輩在高速公路上南來北往。一天讓他們坐在車上500公里之遙。開頭的250公里,憑著我那志得意滿的自信,在高速公路上愉快地奔馳與聊天著,覺得真是買對車了,真是送禮自用自駕滿載兩相宜啊!很快地,蜜月期就這在愉快地奔馳中結束了...

坐在後座的長輩首先發難:誒...你的車為什麼開到110kph以後,如果路面有上下起伏。車子會緩慢的上下晃動啊?好像船喔... 

坐在前座的長輩也加入:真的很像是傳,不是左右晃動,是上下晃動...搞得我好想要吐...

     這下子宅宅內心的信心已經開始出現裂縫,馬上嘴硬的說:不然我跟你換手,你來開車,我坐旁邊試試看。平常不當乘客的宅宅,一下子變成了乘客。一個認真體會... 哎呀!真的是有點像是船耶!(大崩潰...)從此開始尋找解決之道,根本問題:車輛的回彈阻尼設定太低。雖然小改款後的避震器組有所改善。但仍然沒有完全解決。

    關於這個好像會晃動的問題,其實早就不少車友反映過。但是鐵齒的阿宅就是不信邪。直到被抱怨想要吐,只好認真面對這個問題了。關於底盤設定的改變,秘方很多,市面上充斥著無數種方法:

副車架襯套說可以消除碎震,還可以讓車輛變得更扎實~(但是不會多一點阻尼)
車輛結構強化,各式拉桿上身~(但是我不想要車子變硬梆梆)
防傾桿加粗!(我不反對側頃啊...有點側頃很有趣的呢)

既然旁門左道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看來只能正面對決了!讓就來看看改裝避震器吧!

     選擇的過程中好像很困難,其實也不難。先把各廠家推出的避震器都先試乘過一輪。排除掉不喜歡的路感廠牌(Tine:阻尼不足&Bilstine:阻尼過強又不可調整,等級過低),再調查一下喜歡的廠家,在台灣代理商所提供的保固內容(幾乎在容易壞的時期都會變成孤兒)。最後很自然的就找到了 GATTO。

     GATTO的權哥也算是性情中人,要裝個避震器竟然要先面談(笑)!經過一兩次的拜訪與長談後,首先瞭解的到是這家避震器的用料相當不錯,幾乎全都是 Bilstine 的零件。加上避震器桶身長度與阻尼,甚至使用的彈簧長度與磅數都可以獨立調整,經過測試後得到自己最喜歡的設定。最重要的是保固,桶身兩年保固,與彈簧10年或是100萬英里的保固(這不幾乎是叫做終身保固了嗎?)

避震器上車

     在要裝上避震器前,自己對未來裝設完成後的結果設定好目標:

1. 高度希望能夠維持在元高度降低1~2公分中間
(因為仍有輕度越野需求,同時希望能夠給避震器更多的作動空間)。
2. 彈簧設定的張力與原廠接近。
3. 唯獨伸側阻尼希望能大幅度的提高。  

回過頭來提到其他品牌的選擇,光是在維持原車高度的要求上。幾乎目前熱銷的改裝品牌就都無法達成了,因為這些品牌基本設定就是要降低3公分...

就這樣,更加堅定要跟這個來自義大利文“貓”的品牌來一場愛的火花了~






好新好乾淨的土封啊!XD




倒叉後避震器準備上車,援用原廠避震器上座,下端有大大的阻尼調整旋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前軸避震器為麥花臣式,可以發現 Hyperco 的直捲彈簧與原廠避震器彈簧相比瘦小了許多。前避震器的上座也是援用原廠零件。


後避震器上車,倒叉避震器的防塵套當然也是在下端。

第一次裝上車的設定使用,
前後四隻避震器都使用藍色的 Hyperco 彈簧,前軸K值為 7 公斤,後軸八吋長 K值5公斤。





實際裝設完成後,發現車高與原車相比,下降約3公分。路感上還算不差,阻尼有明顯提升。但是高度並不是理想狀態。因此決定拆下來提升車高1.5公分。

     由於拉高車身的關係,除了桶身拉長得到更多的阻尼行程外,彈簧可以使用得長度也更長。前軸維持 K值為 7 公斤Hyperco 彈簧,後軸改用九吋長 K值5公斤的 Eibach 彈簧。



Hyperco 八吋長彈簧與 Eibach 九吋長彈簧相比較。





經過調整完車高後,回到視覺上接近原廠車舒適的高度。輪拱與輪胎的高度卻不至於像原廠設定那樣離譜的巨大(可以放下一杯星巴克杯...)。阻尼的初步設定接近在所有可調整段數的中心,在前軸上為中心偏硬一些些。如此的設定讓車頭比原廠避震器更為靈活。車尾更為積極跟上。整體而言的結局就是,這台肥肥的休旅車的推頭老毛病不再這麼明顯了!



附上權哥精緻的美美品牌貼紙



GATTO 的車隊介紹




     一直對於選擇使用這個單字做為品牌名稱好奇的我,權哥解釋:因為觀察貓的行為。會發現貓不論是在奔跑或是走路,甚至是跳躍,四隻腳無時無刻都緊貼在地上。這行徑就是汽車避震器所需要的基本要求:貼地。

     GATTO除了製造避震器外,也是賽場上的沙場老將了。來裝避震器還可以順便參觀一下川都車隊真正的工廠賽車!




極度簡化的引擎是!乍看差點以為是還沒組完的車輛呢!

Comments

Unknown said…
請問這組避震要多少錢阿?在哪安裝呢?謝謝喔ㄝ
傻瓜 said…
大大,請問這組避震要多少錢阿?

在哪安裝呢?
Hank@Dallas said…
image.lin@gmail.com 來問吧!
Hank@Dallas said…
image.lin@gmail.com 來問吧!
CHx3 said…
整個歷程寫得很讚,等等會寄信到你信箱請教問題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EBC Yellow Stuff on CX-5 2.2D AWD 煞車來令升級記

BMW X3 28i F25 LCI D1s HID bulb replacement 大燈燈泡更換兼升級 OSRAM 66140XNL +200%

Mazda CX-5 例行保養